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朕绣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啊!◎

林菱与两个爷爷走出小店,眯着眼睛感受了一下西安美好的阳光,就又把直播手机给了俩爷爷,自己举着手机跟着导航原地转了好几圈——

没有方向感的人怎么办啊,回酒店的路又给忘了呀!

五叔爷爷好奇地看着安安静静的直播间:“阿菱每日这样直播能挣钱?”

林爷爷也搞不懂,但他下意识相信孙女:“应该能吧。”

林菱在前头偷偷听到了,有点心虚地一缩肩膀:呵呵,除了一开始收了点礼物,其实一毛钱都没有挣到。

不过这也很正常,养一个账号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后流量和粉丝养起来了就好了,她自我安慰,于是又专心研究导航了。

这时,直播间里有人问道:

【赵大黑胖子:那吴越钱氏是怎么回事?】

北宋,赵匡胤对后面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否很身世坎坷、明朝太子死了以后究竟是谁继位,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没什么兴致,反而对那吴越钱氏不禁有点好奇。

他是知道吴越钱氏的。

当年他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南方其实还有八个小国,但那时吴越国和大宋隔着一个南唐,已经开始眉来眼去,眼见赵匡胤没有手软,一个接一个把那些小国都给灭了,几乎将南方全都纳为大宋国土——只剩下了吴越国。

吴越国当时是整个华夏九州最富裕的地方,而当时吴越王乃是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的孙子钱弘俶。

钱弘俶识时务为俊杰,看到南方八国都覆灭了,他知道吴越国也必然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与其因战乱生灵涂炭,不如识相地活下去。他立刻明智地做出抉择:他直接上书给赵匡胤,请求取消吴越王位,尊赵宋为帝,并将吴越国土13州1郡、86县、55万户人口、11万吴越兵卒举国献给了赵匡胤。

北宋也就此统一南方诸国。

赵匡胤兵不血刃便得到了如此富裕的江南鱼米之乡,自然也投桃报李,在编写《百家姓》时,将赵姓排第一,而将钱氏排到了第二。

先前仙迹说吴越钱氏竟然流传了千年,直到后世都还无比兴盛,这倒是一件喜事,不由想知晓这其中有何故事。

【钱家的故事如果要说,我们就要从钱家的那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丹书铁券讲起。之前那个叫“不会取名字”的朋友说的也没错,钱家渊源流长,应当从唐末开始算,而钱家的故事,也应当从钱镠开始说起。】

赵匡胤连忙命人送上点心热茶,与弟弟赵光义共享。

“多谢官家赐汤,这听林老夫子讲史,必要佐热汤香点,才畅快啊!”赵光义拱手谢道,“遥想唐末藩镇割据之祸乱,钱镠却是个例外,他虽生在乱世,却很是不凡,能庇佑吴越一国安然无恙。”

赵匡胤也点点头:“的确,是个人杰!但有不凡的先祖,子孙后代能否如此却是未知数,没想到钱家竟能流传千年不衰,只怕代代都出能才啊!”

他想知道钱家是怎么做到的,好学着如何教养儿女。

如今他两个儿子都显得才干平庸,日后大宋名声在林菱口中愈发不好,也不知是否是儿子不争气,孙子、曾孙也不争气导致的。

赵匡胤每每想到都想问大宋的事,却又怕问了把自个气死过去。

心里七上八下,夜里时常还做噩梦。

赵匡胤不由心情沉重地暗叹了一口气。

【唐乾宁四年,时任浙江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的钱镠,因平定自立为帝的董昌之叛,被册封吴越王,为了拉拢与嘉奖这位控制了两浙的节度使,唐昭宗赐给了钱镠一张丹书铁券,上头写着:“……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这上面写明了,只要钱镠不犯谋反大罪,可以免除他九次死刑,而他的子孙也能享受三次免死待遇,这张铁券便是名目其实的免死金牌了。】

唐贞观,李世民在听这一段时,满脑子都是“唐末”、“平叛”、“自立为帝”之类的词,越听是面色越黑。

而一个皇帝要用丹书铁券去笼络臣心,这皇帝还有何威严呢?

“我大唐……那时已到末日了。”李世民沉重地一叹气。

顺带他又有些不解:两军节度使?怎能叫一人兼两军节度使?那他一人便控制了整个吴越,不就成了土皇帝?

那叫唐昭宗的子孙,怎的如此糊涂!

【但钱镠此人能力出众且运气极佳,在唐末那样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下都能过得顺风顺水,也将吴越之地治理得蒸蒸日上,因此在他有生之年,这丹书铁券成了家族祠堂里的摆件,从没有用过。对了,咱们现在熟知的那句古代最美情诗,就是钱镠写给他夫人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不仅打仗一把好手、治理地方一把好手、疼爱妻子,就连文采也斐然。

钱镠便是这样的一个杰出的人。

之后,历史便来到了北宋时期,钱镠的孙子钱弘俶纳土归宋,保下了吴越国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为褒奖钱弘俶促成了大宋的统一,钱氏也荣登《百家姓》第二,钱弘俶本人在汴京也度过了好吃好喝、赏赐不断的余生。

甚至钱家的子孙在宋朝也一路平步青云。他的长子钱惟濬受封国公、节度使、中书令等职,其他儿子也在各地为官,另外有一个儿子钱惟演甚至官至宰执,往后数代钱家人都与赵宋皇室通婚。

他的女儿嫁给了宋真宗刘皇后的弟弟;孙子钱暧娶了宋仁宗郭皇后的妹妹;孙子钱暄娶了宋太宗的外孙女;曾孙钱恕也娶了宋太宗的孙女;曾孙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儿……对比南唐李煜的凄惨,钱家在宋朝的确无比兴盛。

因此先前“多肉植物”那位朋友说,钱家兴于宋,也是正确的。

准确概括便是:钱家起于唐,兴于宋。

由于钱家在宋朝过得风生水起,而且大宋奉行“刑不上大夫”,对文官是百般优容的,因此钱家在两宋时期也是没什么机会用到那丹书铁券。

当时宋朝皇帝对钱家这丹书铁券也很好奇,宋太宗赵炅、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都调阅过这份钱氏铁券,然后看完又原样赐还了。】

林菱一边看导航一边插嘴:“还蛮有礼貌的呢。”

北宋,赵匡胤笑道:“这是自然,我大宋皇帝待臣下向来礼遇,又怎会觊觎臣子之铁券,何况钱氏有功。”

随后他又注意到那三个皇帝的名字。

这就让他不由有点愣神。

另外两个仁宗、神宗就罢了,只怕隔了好几辈,不知其姓名也就罢了。但宋太宗赵炅?既然庙号为太宗,只怕是他的后继之君啊!

可是赵炅是谁?

他儿子兄弟里都没有人叫赵炅啊!

侄子好像也没有啊!

赵匡胤心下忐忑:难不成他的德昭德芳也如那明朝太子一般早逝?而他两个弟弟也比他早亡?他寿数竟如此之长吗?最后竟不得不从宗室里选新君?

但他没了儿子兄弟,还有孙子侄子啊!为何要从其他宗室里选?

何况,宗室里有人名曰赵炅么?

赵光义也想到了这一节,不由面色苍白——他活不长久么?

怎会如此!他身子明明很健壮啊。

“传大宗正寺正司觐见。”赵匡胤也留意看到了弟弟那慌乱的眼神,决定先叫掌管宗室的官员仔细查一查可有人叫赵炅,如今暂且往下听,随后再寻机问仙迹这宋太宗究竟是何人。

【之后,时间便来到了南宋覆灭之际,元军攻破临海城,钱氏后裔钱叔瀤背上铁券南逃,却不慎落水而亡,铁券也就不知去向了。结果有一天居然被元朝一个渔夫捞鱼的时候捞了出来,钱家的十四世孙钱世珪听说后花了十斛谷子买了回来。那时候距离钱家丢失铁券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没想到竟然奇迹一般回到了钱家,真是奇事。

在元朝时期,元朝为了削弱各族反抗之风,维护其蒙古特权,便对华夏九州行“人种”之分,以便分而治之。元朝将天下之民按照征服或归顺时间先后,划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高到贱的等级,每一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而原属南宋统治地域的江南人民因抵抗元军最为激烈、时间最长,所以被定为最低一等的南人,处处受到歧视与压制,出仕为官无比艰难。

因而在元朝一代,钱氏被世人称赞不忘故朝旧主,弃政隐居,他们大多潜心从事文教与商贾之事中,这丹书铁券也就跟着隐藏深山,算起来,从唐昭宗颁发给钱氏已经历了三个朝代,虽一直被钱家珍藏,却从没有用武之地。】

清雍正年间,雍正听到此处却难得冷冷一笑,半晌,只嘲讽道:“不忘故朝旧主?倒也说得不错。”他没再多说什么,坐在下首旁观仙迹的张廷玉却了然地微微垂下眼眸:都说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但当年那嫌弃水太凉、说头皮痒痒便率先出去剃发的钱谦益也是吴越钱氏。[注]

这对大清而言是个表率,故而当初清廷褒奖钱谦益受其礼部侍郎的官职。

不过令雍正不快的是,钱谦益若是顽抗到底,与他那两个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一般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也算为前明尽忠,虽顽固不化,但也能叫人赞叹是根硬骨头。

若是钱谦益一心降了大清,日后能一心忠于大清,也算条汉子,当时害怕豫亲王多铎发疯“扬州十日屠”的汉人又不仅是钱谦益一人,多少汉人都变节降了,也不缺他一人。

可是他偏偏选择做那东倒西歪的墙头草,投降后得了礼部侍郎一职不过半年又辞官归隐,返回南京,从一开始对大明毫无留恋开城投降,之后又如此怀念大明、诋毁满清,暗中与郑成功联络,倾尽家产支持反清复明的势力,可那时候明朝气数早已尽了,再挣扎又有何用?

以清流自诩,却首鼠两端,也不怪被雍正憎厌、令世人耻笑至今了。

张廷玉虽是汉人,但他也不大瞧得起钱谦益这居心反复的品性。

清朝,乾隆帝也十分厌恶钱谦益,他先前就禁毁了钱谦益的所有著作,还异常毒舌地评价其:“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认为他的品性比他那妾室柳如是都不如:“既不能舍命,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冥漠不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