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筹谋安南 (1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日照天临,大明式朝万国。海涵春育,元化爰乃四方。华夏蛮貊归土,草木虫鱼遂性。恭惟大明皇帝陛下,神文圣武,曾智慈仁……”“臣源道义诚惶诫恐,顿首谨言。”
永乐元年七月末,当奉天殿前礼部尚书李至刚脸色难看的念出足利义满写给朱棣的国书,不止是他的脸色难看,而是群臣的脸色都十分难看。
在他们脸色难看之余也不由抬头看向了朱棣,而作为正主的朱棣却拿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堆砂金。
不明日本情报的群臣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为什么太祖高皇帝耗费心力三十年都没能让日本称臣,可当下朝廷只是派遣一支两万人规模的舰队下东洋,就能让日本臣服的同时,同意在隐歧和佐渡开展市舶贸易。
市舶贸易的开展,代表沿海商帮最大的走私伙伴从良,仅此一件事,就能让沿海商帮折损上百万贯。
当然,让他们最为难受的还是隐歧的市舶贸易数额和金银岛黄金开采的事情。
他们的难受被站在朱棣身旁的朱高煦看在眼里,忍不住轻嗤。
“这才哪到哪,你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朱高煦侧目看向了朱棣手中的砂金,他并没有交代金银岛的金银产量,但群臣也能猜测出并不少。
“隐歧市舶司出海三月,第一批和第二批货物已经贸易结束,朝廷共获马一千匹,铜钱十二万七千余贯,硫黄二十六万斤、苏木五万四千斤、生红铜十五万斤。”
“经户部计算,仅此二次市舶贸易,便使朝廷获利二十二万六千余贯。”
“此外,金银岛产出金银虽然还没有得出具体,但越国公上奏应该不少于十万贯。”
面对奉天殿广场上的百官,以及高台之上的六部五府等高官,户部尚书郁新持着笏板走出来作揖,并汇报了对日市舶的情况。
一句‘获利二十二万六千余贯’,便足够朝廷维持对日市舶的政策,毕竟郑和带去的那批货物成本价才四十余万贯。
现在货物售出不到一成半就获利如此丰厚,等接下来的货物贸易结束,那去除成本价,朝廷起码获利一百二三十万贯。
要知道大明的田赋商税和杂项尽数折色后,财政收入也不过二千六七百万贯,如今一个对日市舶就能增加如此多的收入,那下南洋呢,下西洋呢?
江南闽浙的官员脸色难看,江西出身的官员却默不作声。
朱棣虽然目光在手中砂金上,但他却隐晦的注视着群臣的表情。
眼见他们的表情难看,朱棣心里也多了几分高兴。
他突然理解了他爹的想法,推人到前面做事,自己坐享其成这种事情实在太舒服了。
抓住这个机会,自己也可以组织下西洋了。
想到这里,朱棣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自家老二,心里催促:“老二,快开口啊。”
他的目光被朱高煦察觉,对此朱高煦只觉得无奈,但还是走出来作揖道:“陛下,下东洋已然成功并走上正轨,以此次市舶速度来看,仅隐歧市舶司一处每年可以给朝廷带来近二百万贯钱粮。”
“臣以为,待舰队返回江南,理应筹备下南洋一事。”
“这……有些操之过急吧。”朱棣故意装作很为难的样子。
他这话说出来,朱高煦立马瞥了一眼朱棣:“这便宜老爹装上瘾了吧,从即位装到现在。”
“陛下,臣以为太子言之有理!”
好在支持朱高煦的人也有,户部尚书郁新也不怕得罪人,直言开口附和。
此前他觉得下东洋和下西洋耗费钱粮,那是因为还没能见到成果。
可现在下东洋大获成功且不提,太子还将下东洋贸易所得尽数归入户部,这让户部的腰杆子更硬了一些。
要知道在洪武年间,户部与其说是财政部门,更不如说是一个统计部门,因为朱元璋本人精力旺盛,能力出众,所以他可以调配各部资源,户部掌握的财政不过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罢了。
朱元璋的这套班子只适合强人皇帝,一旦皇帝能力平庸,那根本无法调配各部资源,更无法发挥大明的税收潜力。
朱高煦自然清楚大明财政系统有多么繁杂,因此他现在就在解决部分繁杂问题,让大明的财政班子变得不是那么复杂。
作为户部尚书,郁新太清楚新朝新政给户部带来的变化了,因此他才会选择支持下西洋。
“陛下,臣以为太子言之有理!”
在郁新走出后,税务司的金察,工部尚书黄福,吏部尚书夏原吉等人纷纷站出来附和。
五军都督府的众人没有参与进来,因此剩下没表态的只剩下了礼部尚书李至刚,刑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刘隽。
其中,蹇义是四川籍,刘隽是湖广籍,下西洋并不能危害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不赞成也不反对,唯有李至刚是着实被侵犯了利益,但他不敢站出来做这个出头鸟。
“既然如此,那就由太子你主持下西洋一事吧。”
朱棣装作为难的模样,朱高煦倒是大方作揖应下,心中吐槽老头的腹黑。
在他应下并退回位置上后,郁新等人也纷纷回退位置上。
瞧着群臣无反应,朱棣也开口提起了其它事情。
“西番茶马一事,自太祖高皇帝开始便为朝廷贡献大量马匹,现在国朝马匹不足,故而朕准备继续进行茶马贸易,同时派遣太监侯显巡视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或许是朱高煦理财得当,亦或者是老朱留下的钱粮没有被朱允炆挥霍一空,因此朱棣将许多计划都提上了进程,例如眼下派侯显巡视西藏并组织茶马贸易就提前了十年不止。
“不知陛下要调动多少兵马,多少钱粮?”
郁新敏感上前,朱棣却抚了抚胡子:“带三千兵马就足够,至于钱粮就按照三千兵马六个月所需来算。”
“若是如此,臣以为可行。”郁新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朱棣把下东洋贸易所得一口气全消耗了。
“臣以为可行。”朱高煦日后也要对青藏下手,因此朱棣派侯显巡视青藏的做法与他的政见并不违和,并且耗费也并不多,他理应支持。
眼见郁新和朱高煦都支持,群臣们也没有反驳的道理,毕竟三千兵马巡视半年,顶多耗费几万贯罢了,相比较营造北京的疏通黄河、运河、吴淞等工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好,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吧。”
眼见自己的政策得到支持,朱棣也就没了其它想说的,故而宣布退朝。
群臣闻言都没有举动,他们的心思都被下西洋这件事情牵制了。
如果下西洋也能如下东洋一样成功,那沿海商帮就真的没有了活路。
在他们忧心忡忡之余,早朝也随着朱棣的起身,以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唱礼声而结束。
朱高煦带着郁新、黄福、夏原吉三人跟上了朱棣,耗费两刻钟后抵达了武英殿。
进入这里后,朱棣坐在自己的龙椅上,朱高煦则是带着郁新三人与朱棣商量起了下西洋的事情。
“今日下西洋一事说出后,群臣脸色都不是很好看,想来父亲也知道是为什么。”
朱高煦开门见山,朱棣也颔首道:“下西洋一开,沿海的许多商贾也就没了活路,因此朝廷遭遇的阻力不小,你是如何想的?”
其实朱棣心里想的是官营垄断,他以为朱高煦和他的想法一样,不过朱高煦很清楚官营垄断的优缺点,因此他开口道:
“儿臣觉得,南洋与西洋贸易必然要掌握在朝廷手中,但同时也要给予民间商贾一条活路。”
“况且,以朝廷现在的情况来看,也无法做到在垄断南洋贸易的同时,进而垄断西洋贸易,因此儿臣以为可以开放西洋贸易给民间的商帮,让他们从走私转为正规。”
“……”听着朱高煦的话,朱棣有些不认同,当然这里的不认同还是因为税收问题。
“若是让他们经营西洋贸易,那朝廷应该如何与他们收税?”
“在满剌加海峡设置旧港宣慰司便可。”朱高煦说罢,将目光投向了朱棣身后。
朱棣见状也转头看了一眼他身后的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图上许多地名都被朱高煦更改为附合这个时代的地名,其中马六甲海峡便被更改为满剌加海峡。
朱高煦走上前去,熟练从朱棣桌上拿起一根教条指向了满剌加海峡:“朝廷市舶司之所以难以收税,主要还是因为朝廷地大物博,沿海可以走私偷渡的地方太多。”
“可如果将南洋、东洋都设为官营贸易地区,而将西洋设置为民营贸易地区,并规定民间商帮海船只能在满剌加海峡集合并出发西洋做贸易,所有商品都集中在旧港、巨港地区贸易处理,那就容易管理并收税了。”
“具体的运行情况,儿臣过几日会交一份给您阅览。”
朱高煦说罢,朱棣却起身走上前来看了看地图,随后皱眉道:
“你想要在这里开设宣慰司是好事,不过你这地图上不是还有许多小国,你准备如何待他们?”
“可以效仿对日市舶,在当地划地贸易,并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钱粮充作租金。”朱高煦回应,可朱棣却皱眉:
“若是事后这些小国利益熏心,进攻朝廷的宣慰司应该如何?”
朱高煦的许多想法,都来自历史上朱棣的想法,因此朱棣在听到朱高煦的想法后,立马就想到了可能会遭遇到的事情。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轻笑道:“那便是他们自寻死路,朝廷只能自卫反击了。”
朱高煦的笑容和暖舒畅,可他话中意思却被众人听了个明白。
如果小国真的利益熏心来进攻朝廷的宣慰司,那他们自然要迎来覆灭。大明想要维持朝贡体系就不可能表现得太强权,不仅是对安南还是南洋诸国,首先都要有一个借口才能动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