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户十七万四千六百二十七,口七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三,水田二百七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亩半,坡地七十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八亩三分……】
“这近八十万人里,有多少汉口?”“二十九万左右,这些年愿意南迁的人口越来越少了。”
崔均询问,施进卿回答并解释原因,对此崔均也清楚,所以安抚道:
“这件事我和殿下说过,殿下说了,人口的事情让你不用担心,随着中原人口越来越多,迁徙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
“你是广东人,应该清楚广东和福建、浙江这些地方的人口情况,也应该知道不是每个人都生活滋润的。”
“当下朝廷的分地政策虽然能缓解一些问题,可顶多十几年,五口之家就会分家为三户,土地注定不够吃。”
“到时候,南洋就是他们的去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完善好南洋的各类设施,例如修路。”
崔均隐晦提醒着施进卿,施进卿连忙点头:“侯爷放心,这些事情我心里有底气,旧港三府绝对能在十年内修通水泥路,各城的水利和下水设施我也在紧盯。”
“行,有你这句话就行。”崔均站了起来,走出衙门时对施进卿道:
“不用送了,你要是遇到人力不足,告诉我一声,我让人对北边那几个不听话的土邦动手。”
“多谢侯爷,侯爷慢走……”施进卿毕恭毕敬的行礼,随后看着崔均走出了衙门。
类似旧港不过只是大时代下的缩影,这样的缩影发生在日本、乌斯藏、朝鲜、三宣十慰及中南半岛诸国身上。
不同于朝鲜,日本的足利义嗣根本不敢派遣军队前往昆仑洲淘金,因为他担心自己派遣军队前往昆仑洲后,便会遭遇关东和关西各国守护的围攻。
为此,他只能紧紧配合胡濙传下的大明旨意,而这便是朱高煦需要的局面。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永乐十五年也如期而至。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赶走了南京城的萧瑟,尽管此刻的朱棣兴许在北京进行正旦大朝会,但在南京城的正旦大朝会也没有落下。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朱高煦身穿许久未穿的冕服,手持玉圭走上了奉天殿金台,殿内二百余名正五品以上官员跪下唱礼,殿外的两千余名在南京文武官员也纷纷跪下唱礼,并在鸿胪寺丞的开口中起身。
“臣户部尚书郭资,有事启奏!”
“准!”
冕旒后,朱高煦的表情模糊,让人看不透。
“浙江新政推行已有一年余,人口及耕地情况已经查清。”
“经核查,昔年浙江四千七百余万亩耕地实为水田一千六百余万亩,旱田六百余万亩,坡地二千五百余万亩……”
“昔年,浙江一千余五十万口,经核查,现有户二百九十六万四千三百二十七,口一千五百八十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新政推行,浙江的情况让人更加了解,而其中耕地最为朱高煦关注。
他之前就很好奇后世最高也不过两千多万亩,为什么大明朝能统计出四千多万亩。
现在看来,底下的胥吏是把坡地都算上了,但坡地往往因为产出贫瘠而不怎么交税,因此这种数据对于大明朝来说,着实是无用的数据。
“三十余年时间,增长五百余万口,着实可以庆祝。”
朱高煦缓缓开口,同时也继续说道:“新政推行,十税一,浙江亦是如此。”
“此外,今岁新政将在湖广、广东、福建推行。”
“诸位可有异议?”
他缓缓交代,殿上却鸦雀无声,无人敢于开口。
朱高煦见状,简单交代了一些东西,便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散朝声在他身后响起,而同样的画面也发生在了一千七百余里外的北京。
不过不同于南京的一言堂,北京的庙堂就显得格外争吵了。
“如今天下口数已经突破八千万,耕地反而在浙江新政后减少近两千万亩,这不符合常理!”
御史王回言之凿凿,不过他的话却被户部左侍郎孙铖打断:“浙江多为坡地,产出甚少,此次将其划出耕地范畴也好。”
“王御史若是不相信,可以自己前往浙江勘察,此事没有任何猫腻。”
罕见的事情发生了,帮助朱高煦推行新政的孙铖,居然与他带出来的王回等人争吵了起来。
王回等人认为浙江耕地少了两千多万亩很可疑,但孙铖却觉得十分正常,毕竟浙江也是山多平原少的地方,真有四千万亩才见鬼了。
“陛下,臣请往浙江核查!”
王回闻言也脾气上头,立马要求前往浙江。
这或许是新政派的优点,那就是他们不管怎么怼人,但遇到事情他们是真的会上,而不像清流一样,嘴巴已经到了千里之外,双腿还纹丝不动。
“去看看吧。”
坐在金台上,朱棣只觉得这样的氛围他还挺喜欢的,反正被怼的人不是他。
简单揭过这件事,朱棣开始询问道:“新作物推广如何,松江二府化肥产量如何,这些可有过研究?”
“回陛下……”孙铖站出来继续作揖说道:
“琉球府开发顺利,松江二府土化肥也在去年成功使用,经过实地考察,松江与苏州二府的耕地基本增产二成,今岁增加田赋近百万石。”
“好好好……”听到土化肥真的有效,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有事启奏!”
忽的,礼部有官员走出,朱棣闻言点头:“准奏!”
见朱棣准奏,周讷立马持着笏板上前,跪下上奏道:“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闻言,不少官员纷纷下跪作揖:“陛下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周讷之请,封禅泰山!”
“封泰山?”朱棣在心里想了想,有几分心动,可突然想起上一个封禅泰山的人,脸色立马一黑。
隔着冕旒,群臣也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听到朱棣的声音传出。
“现在天下虽无事,然水旱疾疫亦间有之。”
“朕每每听说到郡县上奏,未尝不惕然于心,岂敢谓太平之世。”
“况且圣经未曾言封禅,唐太宗亦不为封禅,而魏徵常以尧舜之事劝谏太宗。”
“你们如此,岂不是欲使我居于唐太宗之下,与魏徵爱君之道迥异?”
“封禅一事休要再提,你们应以古人自勉,不负宗伯之责任。”
朱棣难得文绉绉了一遍,群臣面面相觑,还以为坐在上面的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煦。
毕竟这种有文化的拒绝方式,还真不像朱棣的性格。
“好了,可还有要事启奏?”
见群臣被自己镇住,朱棣十分无奈,他只是性格跳脱豪迈,不代表他真的没文化,他起码也在大本堂学了十几年学的人。
“无事退朝!”
瞧着群臣没话说,朱棣也干脆起身离开了北京奉天殿里。
群臣在他身后唱声退朝,朱棣则是来到另一面将厚重的冕服脱下,换上了轻便常服的同时,不免对为他换衣服的王彦说道:
“大明宫修建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刚好位于两湖中间,蒯祥经过选址大概绘好图纸,如今已经送往南京,只等殿下改良,便可以动工修建。”
王彦解释着,同时也介绍道:
“大明宫占地四千亩,内有湖泽风光,殿宇百余座,大小院落三十余处,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多间。”
“大约三月动工,年末便能修建好主要的大明殿和养心殿,此外殿下早先传了教令,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查抄的古董字画搬入其中,供陛下您观赏。”
“当然,若是太过便宜,您看不上的话,也可以贩卖资助国库。”
王彦介绍着未来大明宫的一切,朱棣听后颔首:“都搬进大明宫吧,国库现在可不需要我资助。”
朱棣这话让王彦点头,现在的国库确实充盈。
“国库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你询问一下老二,看看他什么时候来北京,另外问问他的意思,我想在北京见见老大和老三,看他愿不愿意。”
“要是愿意的话就下教令,不愿意也没事,毕竟他爹年纪大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
朱棣故意这么说,他很清楚自己只要想,老二肯定都会帮自己完成,因此他借着看老大和老三,想让朱高煦提早规划建设东北铁路,以此方便从东北运粮前往漠北。
如此一来,他兴许能在几年后再征漠北,毕竟就他的判断来说,阿力台胆小不敢造反,可马哈木不是。
再休养个几年,马哈木肯定会南下入寇,即便不入寇,也会想着和阿力台交战,让瓦剌变大变强。
这样的想法在朱棣看来绝对不行,上次只是把马哈木打疼,这次他要彻底铲除马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