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字的一章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高都尉和李都尉马上起身去交代新命令,
正好子时拔营,巳时到申时休整,吃现成的干粮,还减少了起锅做饭的麻烦。
不但能满足大家的睡眠,也可以防止将士们冻死,毕竟巳时到申时是草原上气温最高的时间。
睡觉的时间是过去的最快的,很多士兵们感觉没睡多一会儿,鼓声再次敲响。
士兵们立刻起身,准备拔营。
趁着月光,连夜行军。
就这样昼伏夜行的又走出千里,仍然没有找到北元军的踪迹。
要知道,如今的草原上的夜晚,是一日比一日冷,也多亏了没有分到棉衣的士兵,
还能往自己身上裹上一块塑料布,或者羊皮等物,不然即便一直走路冻不死,也得冻伤。
而傅国公亲自带领的一队,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他们路途中发现了一些小部落,可这些小部落根本不会硬拼,一打就投降,完全没有给大家发挥的空间。
再加上是小部落,物资肯定也是没有多少,傅家军即便是和北元敌对,也不忍心祸祸这些散户,
毕竟看这情况,如今能留下的小部落,基本是没有人,管其死活的那种。
估计北元大军已经集结起来了。
因此,这两个队伍,就跟荒野上的幽灵似的,漫无目的的游荡。
一路上路过水源地,都被元军一一污染,缺水,缺草,十分艰难。
但不管是哪一路的将士们,都十分感激,有人能制作出塑料行军帐篷,压缩干粮这些东西。
因为他们越走越清晰的认识到,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或许当初选择此时继续北征的话,只怕无需敌人咋打,他们就要全军覆没了。
就在这茫茫大草原上,两路兵马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千里远征之时,
朝堂上也日日为此次远征争吵不休。
除了骂北元国师不做人,丧心病狂的朝臣,还有就是扼腕叹息的。
大部分人认为,这次算是没啥机会了,估计没办法继续远征了,为了减少损失,还是下令让傅家军撤兵的好。
燕王更是有些让这盆凉水泼了个透心凉:“如若不是太阿鲁那贼太过阴狠,我军定能呈大胜之势,一举灭掉北元!”
这时候一些文臣就坐不住了,内阁陈阁老也是忧心忡忡道:
“殿下,既然如今形势如此不乐观,战马都难以饱腹,谈何追击敌军,不若还是先下令撤军吧,来年开春再战!”
显然,陈阁老这话,说中了不少人的心声,他们都认为继续追击,风险太大,如果一味深入,只怕会损失惨重。
因为茫茫草原之上,敌军想将粮草都不充足的北征军拖死,再简单不过了。
燕王皱眉不语,还是燕王世子苦笑道:“如今说什么也晚了,北征军现今已经继续深入了。据前线传来的消息,他们兵分两路,估计又走出千里去了。”
听到这话的朝臣们更是愁的啊,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毕竟大军远在千里之外,哪怕如今想快马加鞭去通知,也来不及了。
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是有心传令,也找不到人影啊!
还是毛俊逸出声说道:“之前运粮队伍传过来的消息,也是傅国公他们出发前,定的下一个补给点是哈伦—阿尔山附近,两路军在那里集合。”
可他自己把话说到一半也不说了,因为他自己也知道,都到了哈伦—阿尔山,那距离目的地也没多远了,
先不说大军能不能走到那里,就说即便两军在那里会合,就傅国公的脾气,北元王庭近在眼前,怎可能不战而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大庆第一大喷子,御史大夫严松又忍不住了:
“陛下,傅国公太过急功近利,此去赤地千里,一片荒芜,粮草在补充不及,大军恐危机重重啊!”
显然即便是这位大喷子,在喷傅国公的时候,比喷傅怀安还是收敛很多的。
这老头倒不是惧怕傅国公的权势,他对其口下留情,完完全全是因为这些年,傅国公真是为北境,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
但也有支持继续北征的,比如兵部尚书:
“殿下,臣倒是认为傅国公选择继续追击才是正理,以太阿鲁老贼能干出火烧草原,这等丧心病狂之事,
说明其定是一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之人,如若此时撤军,相信今年冬日边境再无安生,
他定会派兵,加倍报复我们,如今其既敢火烧草原,嫣之,他不敢火烧边境?”
燕王看着吵来吵去的朝臣,也是头疼不已,如今基本上武将支持乘胜追击。
文官则表示支持下令撤军,不能让傅国公一意孤行,哪怕到了哈伦—阿尔山附近,也不能以疲乏之军对战北元数十万大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本王封长舟为征北大元帅,孤就相信他选择继续深入,定然有其的考量,吾等只需等待大军凯旋即可。”
虽然燕王最后一锤定音说的十分笃定,但他心里也没啥底气。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曾无数次带兵出征,行军打仗上,也是一把好手。
可如今这形势之下,他自己估计都不会选择继续北征,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去,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但他更清楚,为君者,最忌讳无端猜忌,全凭个人喜怒做事,为将者,最忌讳犹豫不决,丧失关键时机。
为臣者,也无需猜疑恐惧,专心做事,这样国家才能君臣一心,无忧无患。
而顺天府内,也知道了北元火烧草原的消息,尤其是这消息还是半月前传回的。
现在半个月过去了,前线再没有一点消息传回。
因此城内那是传言满天飞,弄的人心惶惶。
不管是酒楼,茶楼,客栈,就是戏楼里都没啥人专心听戏了,全是凑在一起讨论北征情况的人。
戏台上的花旦青衣们,也唱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