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案子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最近家中可还好?儿女可还听话?”
王姮没有自己询问,而是先寒暄了两句。
“托九娘的福,奴一切都好!”
李娘子恭敬的回禀着,“几个孩子虽顽皮,却也开始学规矩。尤其是奴最小的女儿,今年五岁,已经跟在奴身边,学认字、学做活……”
李娘子虽然是有事来求主子,但,她更看重的还是女儿、以及全家的前程。
所以,她三句话不离女儿,极力的想要把女儿送来府里当差。
李娘子这般浅显的心思,聪明如王姮,自是一眼就看了出来。
她没有接话茬儿。
阿南是她唯一的孩子,阿南身边的人,自是要千挑万选。
李娘子是她的贴身丫鬟出身,她的婆家,往上数好几代都是王家仆役。
细算起来,李娘子的女儿知根知底,绝对可靠。
但,王姮要的,不只是可靠,还要可心意。
左右阿南还小,不必急着为她挑选年龄相近的小丫鬟。
当然,王姮也不是完全不考虑李娘子的女儿,唔,就先列入备选吧。
接下来,王姮会派人去庄子上,仔细调查、认真观察,确定那丫头“可用”,再考虑下一步!
“阿李,我看你脸色不太好,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
王姮不接李娘子有关女儿的话题,却也不会真的不管李娘子。
她亲切的唤着李娘子“阿李”,柔声询问着。
见王姮这般,李娘子顿时露出感动的模样。
她再次躬身、叉手,“九娘慧眼如炬,奴、奴确实有事求九娘!”
开了话头,要步入正题了,李娘子却又有些不好意思。
她深吸一口气,一副豁出去的模样,低声道:“是我家小姑——”
王姮微微蹙眉。
她确实记性好,虽比不得楼彧的过目不忘,但对于自己关注的人,都不会疏忽。但,她名下的奴婢太多了。
没有上万,也有四五千人。
除了部曲私兵,除了府中、田庄等正经当差的人,还有数量庞大的家眷。
王姮名下的奴婢,很多人只是登记在册,根本不会出现在王姮面前。
李娘子的小姑子?
王姮还真没什么印象。
王姮看着李娘子,静静的,无声的鼓励她说下去。
李娘子见王姮这般,慌乱的心,得到安抚。
她用力掐了掐掌心,继续说道:“我家小姑,今年刚及笄。”
“奴的公婆,打算给她挑选夫婿。两位长辈都是疼爱女儿的,没有把她送进府里当差,而是像个小女郎般,娇养在家里。”
“前两年,还把她送去德音堂读书——”
说到这里,李娘子顿了顿,“在书院,正经的书,小姑没有学会,却、却迷上了坊间的话本子。”
而那些杂书,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人来说,很容易成为精神鸦片。
李娘子的小姑子,就是看杂书看得迷了心性。
许是开了口,李娘子没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顾忌,小声将小姑子的种种荒唐都说了出来。
“她沉迷于书中的才子佳人,还把自己带入进去。”
“公婆想要给她相看夫君,她却偷偷的自己找了心上人!”
“若那人家世清白、人品纯良,家中自是不会反对,但、但那就是个善于伪装的小人啊。”
李娘子说着说着,便有些委屈。
作为媳妇,在婆家,总有被当成外人的时候。。
尤其是事关婆家人,李娘子很多时候都是左右为难——
不管,会被人骂没良心、不孝顺。
管了,会被嫌弃多管闲事,费力不讨好。
比如小姑子的婚事,李娘子就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偏偏出了事,婆家还是会找她,让她来求公主。
王姮蹙眉,这都什么乱七八糟、鸡毛蒜皮的污糟事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身为主子,可以掌管奴婢的生死,却也不会耗费心力的听他们的八卦啊。
见王姮神色不虞,李娘子还没有察觉,白芷先发现了。
她赶忙轻咳一声,提醒李娘子有事儿赶紧说,切莫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
公主何其尊贵,又何等忙碌,岂会关注这些痴男怨女的“情事”?
李娘子得到提醒,飞快的瞥了眼王姮的脸色,这才惊觉——
还真是在庄子上养尊处优惯了,竟失了分寸。
她赶忙收敛心神,快速的进入正题:“九娘,我那小姑竟受狂徒哄骗,与他私奔!”
王姮:……所以呢?要让我派人去把那对私奔的野鸳鸯抓回来?!
李娘子继续说着:“那人,若只是始乱终弃也就罢了,他还、还谋财害命啊!”
“九娘,您有所不知,小姑已经失踪半个月,奴的夫君便求人画了小姑以及那狂徒的画像,,四处寻找。”
“小姑也就罢了,并未找到线索,反倒是那狂徒,有人认出,他是骗了自家邻居之女的落魄书生!”
“不止一人认出了他,他的身份亦有好几重。”
“什么寒门书生,什么落魄世家子,什么游侠儿,最离谱的,还有人说在某个小山村看到他,说他是个游街串巷的货郎!”
王姮听到这里,微蹙的眉毛舒展开了。
哦豁,这人,莫非是专门诱哄女子的骗子?
或者,他就是个人贩子!
那些被他哄骗的女子,不只是被骗光钱财,还会沦为货物?
更有甚者,这人不是单人作案,而是有组织、有团伙!
若真是如此,那、就是大案子了。
王姮的大脑迅速转动,她忽的想到,几个月前,京中就有女子失踪案。
不是几年前的失踪案,那个案子本质是蛊毒作乱。
而这一次,似乎就是单纯的失踪,且失踪人员的身份非常固定——
年轻的,容貌尚可的女子!
王姮已经从女子被诱拐,联想到了团伙作案,又串联到了几个月前的失踪案。
她莫名有种预感,这些一定有关联。
京中,要有大案了。
“九娘,奴这小姑,虽任性了些,秉性却并不坏!”
“公婆四十岁才有了她,这才娇宠了些。”
“如今,人失踪了,公婆忧心不已,不怕她被骗,就怕她已经遇害!”
“九娘,奴知道不该劳烦您,可、可奴实在没有办法,求您大发慈悲,好歹救她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