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君父说漏嘴,秦音每月只有一千五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那也必须付出代价。
他不是小音的亲父亲,但小音是他用尽心血养大的。
他把她养得如珠似玉,不是用来被这群腌臜货色糟践的。
秦浔之扶着秦音的肩膀直起腰,琥珀色的一双眸里闪着阴鸷的冷光,深邃的五官不似华国人,但无形中有种神秘到窒息的威压感。
“秦音,过不去。”
“他罚你,我就罚他!!”
“君家所有人听好了,我秦浔之把话放在这里了,秦音从来只是我秦浔之的女儿。”
“从前是,以后是,一辈子都是!”
“君家再有人攀扯是她的亲人,我不介意神不知鬼不觉把你弄死。”
“如果觉得我秦浔之的话没有分量,那可以尝尝我法赫曼·沙特有没有这个实力!”
秦浔之气愤无比。
一想到秦音在他曾看不见的角落里,倍受过的委屈。
他的心就像是被人扒开,狠狠撒盐。
痛。
心疼。
悔恨交加。
秦浔之就站在原地,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他一挥手,从沙特带来的皇室护卫就已经专业度十足地将大门封锁。
秦浔之怒极。
一边说,一边放开秦音,安抚地拍拍她的肩膀,对她低语道:“交给爸爸。”
“今天,我要让所有人记住。”
“我家小音,也是有爸爸保护的。”
秦浔之大步走向君哲松,那雄狮一般的气场,震慑感十足。
君哲松吓得脸色一白,下意识就要往君老爷子的身后躲。
君老爷子也是脸色煞白,四年前秦浔之能拿出那样的“宝贝”跟他做交易。
他当然猜测过秦浔之的身份。
但却根本没想过,秦浔之的身份居然如此炸裂,他甚至不是沙特的亲王,他是沙特的新晋国主!
法赫曼·沙特。
沙特A国皇权更迭,三十年一换新国主。
而被历史承认的沙特皇权中,最正宗的一脉古传承纯血,象征至高无上尊贵的姓氏就是“沙特”。
沙特A国是双王室统领政权,每三十年更迭至另一个王室把控权力财政中枢。
甚至几年前沙特A国还被另一个王室“莫特王室”掌控。
但仅仅四年间。
沙特A国已经变天了。
国际上,“法赫曼·沙特”这个名字重新杀了回来,夺回了沙特最新的统治权。
只不过,目前落败的另一个拥有执政权的莫特王室还在等待时机翻盘。
导致目前沙特A国的王权还不够稳。
但,不论如何。
“法赫曼·沙特”这个名字,已经写在了国主的名栏之上。
他亲自来华夏。
高层知道了,也得以国宴招待的。
是以。
在场的人在听到秦浔之亮明身份的瞬间,整个会厅几乎是整齐划一地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御医家族施家的人则是骄傲地挺起胸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是为沙特皇室服务的御用医师。
沙特啊。
那可是指头缝里流点油。
都能让普通人吃几百辈子的泼天富贵啊。
君哲松已经懵了。
他完全无法相信他最看不上的“街头流浪汉”秦浔之,居然是他高攀不起的沙特国主。
这身份反差也太大了。
他根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不……不……这不可能!!”
“秦浔之,你别以为你头顶一块布就能骗过我,你是什么下等身份我能不清楚吗?”
“秦音刚回君家时,你东拼西凑一堆零钱才只能给秦音千把块钱的‘私房钱’。”
“你……你现在怎么可能那么有钱?”
且有权!!
法赫曼·沙特,可是国主啊。
沙特A国所属的所有石油田,那都是“属于”他的。
秦音是他的女儿啊。
她只配跟他过一个月零花钱五十万的日子,他对秦音也不差的啊。
可现在,他心底发虚。
秦音有了一个实力更为强悍的爸爸,难不成真要为了钱,不认自己了?
那可就太白眼狼了。
“君哲松,君家的家法是什么?”
“是鞭子,还是板子,或者烙铁?”
秦浔之迈着大长腿上前,气势威严,冷冽如神只临世。
他一个一个猜测。
每说出一个猜测,眼神就更冷一分。
君哲松浑身僵硬地站在原地。
他突然眼神执着地看向秦音,语气嘲弄道:“秦音,你就这么任由自己的亲爹被他一个外人威胁吗?”
“你对得起我这四年对你的疼惜?”
“是,你会怨我对太严苛。”
“总是罚你家法。”
“可秦音,作为你的亲爹,我疼惜你回君家钱不够用,每个月额外拿我的私房钱补贴你二十万,即便真要把你赶出君家,我都没有取消过的。”
“我以为,你至少懂,我确实是疼你的。”
君哲松脸色煞白道。
他此刻对秦音很失望,现在有了一个有钱有势的好爸爸,所以就理所当然要把自己这个亲爹踹了?
凭什么!!
即便除开秦音流落在外的11年,秦音回君家后他也有好好养育秦音的。
是她不懂感恩。
是她不懂事,处处让他这个父亲不舒心。
秦音愣了一下,眼神突然诡异地一眯。
趴在地上的君棠月好不容易站起来,此刻根本不敢走向君老爷子和君父。
她只能缓慢地靠近也跌倒在地的君司礼,想要把他扶起来。
但君司礼即便狼狈躺地。
还是反手推开了君棠月伸过来的手:
“君棠月,别来恶心我。”
君司礼厌弃道。
君棠月孱弱纤细的身姿没有倚靠地倔犟站在那里,她已经心如死灰。
知道进拘留所是她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她还不算怕。
只要……只要姑姑君雨薇回国……
她还沉浸在思绪里时,突然听到君父来这么一句。
紧接着,秦音淡瞥她一眼,语气轻慢冷淡道:“哦,是吗?”
“可我在君家,一个月生活费分明只有一千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