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天子到(上)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听得局势竟是恶化至此,本是神情冷峻的朱由校顿时变得有些\"癫狂\",俊俏的脸庞竟是隐隐也是有些扭曲,一抹戾气也是浮现于眉间。
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正是在天启六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令得看似稳固的大明江山于短短十七年后轰然倒塌,终止在煤山之上的一颗歪脖子上。
自朱由校继位以来,除了应对日渐萎靡的辽镇之外,便是着手处置西北民生问题,为此推行农政,改革土地,整顿宗室,一切都是为了应对于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农民军起义\"。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为患辽东多年的建州女真终于轰然倒塌,仅剩贼酋皇太极领着些许残兵败将败逃蒙古草原,不知所踪。
如若不是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突然犯边,此时的朱由校应当便是在乾清宫暖阁召见六部九卿,为应对日渐严重的陕北灾荒,商讨对策。
\"唔..\"
此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也是脸色发苦,他本就不擅长\"内政\",兼之京中传来的消息阐述也没有十分具体,这要让如何回禀面前的天子。
\"罢了,即刻给京中回信,令湖广,四川,陕北各王府宗室即刻自府中调拨番薯,土豆,发往陕北,务必送到百姓的手上。\"
\"另外将通州李家给朕一并抄了,所得钱粮不必运往内帑,即刻发往陕北。\"
瞧得面前的\"帝师\"一脸苦涩,朱由校便是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住心中的不满,转而朗声说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自万历中期开始,陕北大地便是连年遭灾,百姓们食不果腹,勉强度日,朱由校采取的种种措施虽然有效,但终究时效太短,难以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陕北\"缺粮\"的根本难题。
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宗室藩王近些年倒是主动\"吐出\"了不少土地,皆被朱由校收归国有,种植番薯,土豆等物,虽然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但好歹也是聊胜于无,多少也能缓解陕北的燃眉之急。
\"是,陛下。\"
听得朱由校的吩咐,孙承宗连忙应下,眉眼间的忧色也是稍稍缓解。
\"此地距离大同还有多远?\"
因为知晓了帝国边陲生乱,朱由校也无心俯瞰面前的大好河山,转而微微眯起了眼睛,朝着大同的方向望去。
\"三百余里。\"
帝师闻言,便是不假思索的说道。
\"好,朕倒是要瞧瞧那林丹汗究竟是有几分本事。\"
虽然敌众我寡,但朱由校的脸上仍是充斥着必胜的神色,只是其话语却是隐隐夹带着一丝急切。
陕北可千万别在这个时候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