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遵令。"

随着几名税课司使大手一挥,早已在后方等待多时的数十名吏员们纷纷在不远处屋檐下,诸多富绅豪商们复杂的眼神中,快步上前。

对于在场的富绅豪商来说,自从天子正式下令设立税课司之后,这些曾经人微言轻的吏员们便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京师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一群人。

在天子的支持下,这些曾经长期在各处署衙当值,有着丰富经验的吏员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是从无到有,完善了一套响应的流程,负责对京师诸多商户收税,控制价格。

其中,尤以左右京师百姓生计的"粮草",平日里最被税课司所"关照",再也没有了"囤货居奇"的可能,稍有些风吹草动便会有人上门...

纵使他们这些自诩为神通广大的地头蛇使出浑身解数,乃至于求到勋贵或在朝的官员门下,却依旧无济于事,反倒是引来了税课司吏员愈发严苛的监督。

久而久之,他们这些行首倒也渐渐习惯了朝廷的"一视同仁",反正他们背后的"东家"有的是土地,粮食虽是平稳,但多少也有些赚头。

可谁也没有想到,前后不过几年的功夫,朝廷的王师便解决了困扰大明许久的"内忧外患",甚至还有余力远征,开疆扩土。

而就在几个月前,随着两广总督胡应台率领广东水师乘船进入安南,在安南国拥兵自重的"阮氏政权"也宣告亡国,阔别大明近两百年之久的"交趾布政司"被正式恢复。

世人皆知,安南国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乃是举世皆知的产粮圣地,其源源不断运抵大明的粮食,势必会冲击大明维持了近百年之久的粮价,也会触及他们这些人以及背后"东家"最为根本的利益。

...

从数百名甲胄齐全,神情冷凝的官兵出现于众人的视线开始,再到此次被押解进京的粮食被税课司的吏员们清点完毕,分别登记造册并被运往各处太仓库,中间足足过去了三四个时辰。

此时天色已是有些擦黑,原本立于屋檐下的富绅豪商们早已不见了踪影,就连身着各色服饰的官员们也大多离场,但勤劳朴实的百姓们仍然躲在远处,口干舌燥的望着街道上一辆又一辆满载而归的辆车。

无需朝廷发布公告,也无需茶楼酒肆中的说书先生们"指点迷津",这些生来便背朝黄土的庄稼汉们深知这些源源不断从安南被运回大明的粮食意味着什么。

千百年来,无数勤劳朴实的百姓们前仆后继,夜以继日的农耕劳作,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养家糊口。

但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除却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少数几个"盛世",寻常的百姓们或许能够勉强做到填饱肚子这一需求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

虽然今日从安南而来,被押解进京的上千辆满载而归的辆车相比较疆域广袤的大明算不了什么,甚至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但这些辆车,终究是给了大明百姓一丝希望,一丝对未来的憧憬,一丝对未来的期盼。

或许在天启朝,他们也将迎来在史书上被重点提及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