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忙年 竟争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魏太子他……”
“如果在不能悄悄把矿夺走的情况下,他宁愿毁了也不想让殿下讨到好。”沈如意继续说道,“魏淳临走之前,为何去东瓯,如果不出所料,等过了正月,东瓯王必定让他的人马卷土重来,你信不信?”
季文川当然信。
他点点头,“那以阿意看,怎么选?”
一县最基本的配备有:知县、县尉、主簿、县学教谕、胥吏等。
知县掌一县民政治理、决讼断狱、劝农赈贫、讨奸除猾、兴养立教等事,只要是文成县郡的事都得管,是一把手;
县尉协助知县管理县成,主要职能是征税、户籍、巡捕等事,主要管刑讼之事;主簿就是文官,也是辅助县令,做好一县关于钱粮等事。
“县学教谕是……?”
教谕在此时还没有这个官职,是后面朝代才有。
沈如意解释道,“百越之地,属于蛮夷之地,一方面因为长期住在大山里,与大自然作斗争,民风彪悍,二个,因为各族杂居,之间矛盾少不了,所以得有人开化他们,不说让他们知书达理,最少人与人打交道,或是官府要下达什么条文规定时,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不要一言不合就开打。”
季文川:……
说的好有道理。
“这个官职必须安排上。”
至于什么典史、衙差、胥吏必配的,没有这些小胥小吏,说老实话,就算县令再有本事,也没办法让县衙运转起来。
季文川问道:“那如意姑娘准备怎么安排?”
沈如意拿出一份计划书。
季文川惊讶的问道,“年前年后,我一直跟你一起忙年、休息,你是什么时候写出这个的?”
难道她回卧室睡觉的地方,你也去了?
季文川好像看懂了小娘子揶揄的目光。
季文川:……还真挺尴尬的。
他低头,先是一目十行赶紧看完,看完后才从第一行开始,慢慢理解琢磨。
但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把所有职位都公布在县衙门口,让人毛遂自荐。”
沈如意点头,“是这个意思?”
“那谁不想做县令啊!”
“那就让他们竞争,胜出者为县令。”沈如意道,“建县制配人员,主要给殿下的门客幕僚机会,当然贴在衙门口也是想有没有黑马。”
“黑马?”单独听能听懂,但是连在一起,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他指了指手中的纸张,“毛遂自荐之后,让他们上岗处理危房等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看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最后再考试,要是笔墨水平也可以,就可录用了?”
“正是这样。”
季文川道,“我明白了。”他再次翻到下面的附页,上面写了很多考核项目,一项又一项……还真不是毛遂自荐想上就能上的。
果然很沈如意。
年才过去七八天,文成郡最好的建筑门口贴出了招聘官员的公告,竟然连县太爷都招。
“老天爷,这位季先生莫不是疯了?一县的县太爷都能这么随便招?”
“也许没疯吧?”
“此话怎讲?”
此人不屑道,“你看看这县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眼就能望……”好像没能望到头,“反正,这县城连城墙都没有,算什么县城,那些世家子弟不想来,是不是就想通了?”
路人甲:……好像是这么回事?
路人乙声音很小的提出疑问,“蚊子再小也是肉,再说了,现在的文成郡……”他朝已经扩大了不少的街道看了看,“百越之地,也算繁华之地了,你们不屑,那我就先报名巡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善跑善抓人,做个巡差应该没问题吧!
他赶紧去报名,“官差大人,我报巡差。”
“在这里填上姓名、年龄、婚否……”
“等等,官差大人,还要会写字啊?”
“对。”
路人乙:……
谁说没有门槛的,娘佬子的,他娘的,信他个鬼了。
众人:……
那些兴冲冲的人瞬间如焉了的禾苗,瞬间耷了头。
报名处的官差道,“往东走,那里有个教写字的馆子,如果你能在几天之内会写基本常用字,学会了,如果这里还在招,那你们也可以继续报名。”
这也行?
众人双眼迅速亮了,他们迅速跑向东街,
转眼间,腾出来做衙门的宋宅门口瞬间清了大半。
那些宋衍手下的门客幕僚,原本留下来无所事事,觉得在哪里混都是混,本着混一顿是一顿,没想到机会来了。
可他们的内心跟这些围观的闲汉一样,一个没有城墙、城门的县郡还是一个县郡吗?
最重的一点,这里是百越之地,算是南陈国的飞地,这块飞地可靠吗?怎么想都觉得没安全感,觉得待不长久。
沈如意站在报名官边上,一直留意这边的动静。
这些门客、幕僚的神情她都看在眼里,他们有这样的犹豫她也想到了,所以才出了招聘竟争上岗的告示。
这两天停雪,但看这样子,后面还会下。
沈如意不急,那怕一个鸟不拉屎的小村子,都有人挤破头想做里正,更何况是一个繁华起来的小县郡。
这些人除了觉得县郡没有围墙不成郡外,更重要的是不敢相信,在这个时代,被门阀世家垄断的仕途官职就这样随意的张贴在县衙门口,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做梦,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一动不动,冷眼旁观,外人都以为是季先生的主意,实际是这个被王爷宠着的如意姑娘的主意,但只要还想在端王手下混饭吃,没人敢道破。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
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他指着告示问道,“这是真的吗?”
众人转头看过来。
一个年轻男子,裹着一身粗裘衣,冻得发白的脸带着明朗的笑意朝众人拱手,“在下桓恒见过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