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当然,还有配备的书吏。

对这次考试,大家都觉得挺不错的。

好家伙,科举可是三年才举办一次呢。

这虽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也是一种保护吗?

如今,这权力竟然落在了阁臣手里?

他憎恨的是这个职位本身,而非某个具体的人。

他们的职房设在皇宫内,方便随时与朱元璋沟通。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许多人心中不安。

表面上看似新增一项四品职务,但实际上涉及事务繁杂,每个臣子都有过宰辅梦。

朝臣逐渐明白,李善长被杀仅因他担任丞相。

此事若成,参与者必能青史留名。

不久,关于内阁七人名单的讨论在朝堂掀起波澜,尽管非传统“清贵官”,但其品级和地位不容忽视。

七人收到圣旨后立即前往任职之所。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官员招录考试,章善接到圣旨时差点笑出声。

这些人虽未必擅长其他事务,但对局势洞察清晰,负责文字工作与跑腿。

不少官员因此眼露光芒。

朱元璋解释道,内阁直属皇帝,不受其他衙门管辖。

若有不服从者,会被处以极刑并迅速替换新人。

三司由对应地方官员兼管,众人对此次招考普遍满意,部分原因是未实现的宰辅梦得以以新形式重燃。

此外,七人中有四人为朱元璋的老臣。

这种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的方式令人兴奋,而职责包括审阅奏折、撰写建议及监督六部执行事务,让人惊叹不已。

如今他虽为兼任的内阁大臣,但仍需兼顾工部尚书的事务。

以往内阁的职责繁重,而如今在表面上已经轻松了许多。

要知道,这三项权力在古代属于丞相的范畴。

能参与国家大事,监督六部三司,这样的角色无疑是天子身边的亲信。

然而,大明开国皇帝的做法却令人意外。

不少人不仅知情,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即便非主要负责人也对内情有所了解。

这是皇帝为自己寻找的助力。

所有人都认真聆听朱元璋关于内阁制度的解释。

这件事他们才刚经历。

能在李善长一案后仍立足朝堂的,没有一个是愚蠢之人。

但前提是这种状况只会出现一次。

仅仅试运行两天,朱元璋就几乎喜极而泣。

真是轻松多了!

---

七个内阁大臣虽非全然出自文臣,但皆为老成持重之辈,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堪称一流。

重点在于,这些人并非仅凭身份地位,而是历经艰辛一步步走到现在。

可以说,即便是徐达、汤和这样的武将,也能妥善处理政务。

因此,所有奏折交由他们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员无需像朱元璋之前那样处理大量政务,空闲时间充足。

尽管宋利说得不错,但胡大人依旧满脸疑惑地看着他。

两天过去,朱元璋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变多了,甚至还能抽空去妃子那里歇息。

内阁试行两天后,几位阁臣渐渐熟悉了运作方式。

忙吗?忙着享乐吗?这种话实在难以启齿。

宋利虽见多识广,也只能苦笑端起茶杯。

然而,步子迈得太快,丞相制刚废除,连睡个觉的时间都没有。

这一番操作下来,朱元璋轻松了不少。

宋利差点一口茶喷出来,总算能喘口气了。

看看奏折,凭借经验写个条陈,夹进去等太监收齐后再呈给皇帝。

毕竟,外面的野花虽美,家里的花朵也要常浇水。

可别弄出“一枝红杏出墙”的闹剧。

再说,御案空了,他竟然有闲心打麻将了。

即使有些事拿不准,谨身殿还有他父亲把关。

朱元璋拉下脸勉强来到正堂,只见宋利已坐在客位喝茶。

作为监国太子的朱标,虽无内阁大臣的权力,但仍是朱元璋的心腹。

他与宋利、徐达都是老兄弟,加上马皇后,正好凑成一桌。

遇到不满意的奏折,他们会直接去找对方理论,指着鼻子责骂。

如今,他身边都是顶级谋士,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朱元璋还叫来了徐达打麻将。

胡大人此刻正在府中悠闲。

简单交代规则后,不管徐达是否明白,便开始了第一局。

说实话,现在还能和这对夫妻一起打麻将的,大概就这几个人了。

胡大老爷极不情愿地换了衣服,坐上马车进宫,连声保证才让他勉强答应。

“别在这儿说得天花乱坠,进了宫还不是一堆麻烦事等着我。

朱元璋的话让胡惟庸有些意外,“这么说,这个东西是你弄出来的?”

内阁虽然只有七人,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成员,那就是朱标。

最终的结果由他决定即可。

这次进宫,他们依然去了谨身殿。

这些都是最贴心的老友,尤其是胡惟庸,他很会调节气氛,这样打麻将才更有意思。

“臣胡惟庸参见陛下、皇后!”

这是真的在玩吗?还是和皇帝、皇后以及胡惟庸一起玩?

正在高兴的时候,胡义跑来说宋利来了,胡大老爷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很快,四人各自落座,开始了第一局。

尽管如此,朱标还是感到轻松了不少。

这几天他没打算去教坊司。

当胡大老爷走进谨身殿,看到殿内的这些人时,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老宋,怎么了?陛下又有什么事找我?”

胡大老爷这时向旁边挥了挥手,“天德兄,好久不见!”

他对麻将真是欲罢不能。

当初麻将刚传入宫中时,他日夜想着要玩。

他万万没想到,内侍上次说陛下叫他进宫一起玩乐不是玩笑,是真的。

朱元璋看完后同意的文件,他会直接画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