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灼见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王德海的目光在“中试平台”、“应急转贷基金”、“涉企政策过渡期”这些词上停留了数秒。这些提法,在省里以往的报告中很少集中出现,但细想之下,却精准地戳在了企业最痛的几个点上。他接着翻到后面周正整理的交叉核校材料汇总。果然,几处关键数据差异(如不同厅局对同一政策惠及企业数的统计)、表述矛盾(如对营商环境评价的分歧)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并附有简单的来源对比和可能的原因分析(如统计口径不同、样本选取偏差、立场差异)。
这份材料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报告本身。它直接揭示了数据背后的分歧和水分,为秘书长决策提供了更真实的参考面。
王德海放下文稿,沉默了几秒钟。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电脑散热风扇的轻微嗡鸣。陈志远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疑惑地看向王德海,又看看周正那份明显单薄许多的材料。
“陈科,”王德海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你的稿子基础有了,但痛点挖得不够深,对策还需要更聚焦、更硬。这样,你把小周梳理的这份痛点分析和方向建议,特别是破融资枷锁、架转化金桥、明规则稳预期这三块核心内容,融合到你稿子的对应部分里去,作为主体框架和支撑。注意消化吸收,不要生搬硬套,要变成你自己的逻辑表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志远愣住了,脸上瞬间掠过一丝错愕和难堪。让他一个资深科长去融合一个新人的东西作为主体框架?这无异于一种无声的否定。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触到王德海平静却毫无商量余地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脸色有些发青地接过周正那份材料,闷声道:“……好,我试试。”
“不是试试,是必须完成好。”王德海强调了一句,然后转向周正,语气缓和了些,“小周,你继续完善你那份交叉核校的材料,把各处室数据差异和矛盾点的分析再深化一下,形成一份独立的附件说明,明天一早和报告主体一起给我。这份附件很重要。”他特意点明了“独立附件”。
“明白,王处长。”周正点头,重新坐回座位,点开那份交叉核校的文档。
王德海不再说话,拿起桌上电话,拨通了家里,简单交代了几句晚归。他端起茶杯,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百叶窗缝隙,在墙壁上投下变幻的光斑。他目光落在周正沉静的侧影上,又扫过对面陈志远对着周正那份材料,脸色变幻不定、手指无意识敲击桌面的样子。
办公室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陈志远开始对着周正的稿子敲打键盘,键盘声时重时轻,带着点不甘的滞涩。周正则专注于屏幕上的数据比对,偶尔快速键入几行分析性文字。
十点半,周正的手机在抽屉里震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鸣。他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是秦筝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他迅速按掉,回了一条文字信息:“还在办公室,忙报告。”
几秒后,秦筝的信息回了过来,只有简洁的几个字:“收到。注意休息。安。”
周正看了一眼,嘴角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将手机调成静音,重新塞回抽屉深处。屏幕的光映着他轮廓分明的下颌线,专注依旧。
王德海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只是拿起笔,在桌角那份写着周正名字的工作日志上,在那道短横线下面,又添了一笔。横线似乎微微向下延伸了一小段。打印机再次发出声响,是陈志远在重新打印他那份被要求“融合”的报告章节。新吐出的纸张上,依稀能看到周正提炼的那些核心观点和硬核建议,被小心翼翼地编织进了原有的文本框架里,如同坚硬的骨骼撑起了原本有些绵软的躯体。窗外的夜色更浓了,省委大院主楼只有零星几扇窗户还亮着灯,像沉默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