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到了端午节那天,魏姝亲手为昭儿在手臂上系上五色丝线,以祛病除鬼,这才去到宫中,先在郭皇后宫里同她相处过一阵,确认并无异常,两人才一起去到宴请命妇的地方。

魏姝坐在郭皇后身侧,吃完了一整个枣粽,人还安安稳稳地坐着,不用魏姝多说什么,这已足够证明,郭皇后并不是真的克魏姝。

魏姝趁机解释说,自己上次发病,是胎里带来的病症,这些年时不时便会发作,也有郭皇后不在却发作的时候,与郭皇后并不相干。还说,父皇过世后,郭皇后对她照顾良多,如同亲母一般,不想因为一些没根据的传言,以后再也不能同郭皇后相见。

郭皇后紧紧拉住魏姝的手,在旁红着眼表示,虽然如此,但她到底是违背了先帝旨意,甘愿受罚,并且决定以后遵从先帝旨意,绝不再参加宫宴,更不会再接近魏姝。

魏姝强忍着手上的不适,又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孤女了,不想再失去一个最亲近的长辈。

郭皇后一边掉眼泪,一边坚持道,虽然她也很不舍,可礼法就是礼法,便是自己是皇后,也得遵守。

魏姝陪着着郭皇后,表演了一番母慈子孝,直到动静把前头和群臣同乐的元和帝给引了过来。

群臣和命妇们看到这情形,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既然魏姝这个差点儿被郭皇后克死的苦主都不在意了,他们再闹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于是在皇上表示,不论是先皇不准郭皇后靠近魏姝,还是先皇当初令魏姝和嘉王和离,都是先皇宠爱魏姝的缘故。如今既然郭皇后不克魏姝,魏姝又和郭皇后母女情深,他便做主令郭皇后可不必再遵守这条谕令,同时又宣布,魏姝和嘉王余情未了,同意二人再续前缘,择日复婚。

大部分朝臣都在周太傅的带领下,山呼“皇上英明”。便是仍有一两个心有不甘的,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再翻出风浪了。

最终郭皇后的事被高拿轻放,就此了结。

魏姝回到公主府,立刻用香胰子连洗了好几遍手,只是被郭皇后握过的手虽然洗干净了,心里却仍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恶心劲儿。

想了想,魏姝又叫织云拿来笔墨,一口气在上头写下了二十来件珍贵的器物,然后让人拿进宫里,向郭皇后照单索要。

魏姝和郭皇后才在人前表演过母慈子孝,魏姝又在郭皇后的要求下,大肆吹捧了一番她对自己爱护有加,宠溺非常的事迹。这会儿魏姝索要几件器物,胜似亲母的郭皇后自然不能不给。

即便魏姝要的是寸锦寸金的云锦、全国每年统共只能得二三十斤,且专供皇上引用,郭皇后自己仅能分到两三饼的龙团胜雪、还有郭皇后最喜欢的一对珐琅瓶……

郭皇后忍着心头滴血,当天便让人全数都给魏姝送了过来。

魏姝心里这才觉得舒坦不少。

次日,元和帝正式下了谕旨,同意魏姝和谢兰臣复婚,但却把复婚的吉日定在了一个月后。

同时宫里也传出消息,近日要为平宁公主择选驸马。

平宁公主乃郭皇后嫡出,皇上宠爱平宁公主,便放出话说,驸马不拘家世身份,只要品格好,得平宁公主喜欢即可。

大安对驸马入朝做官并无限制,做皇帝的女婿,于家族仕途上甚至多有裨益。因此此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很心动。

虽然公主身份娇贵,不能像寻常媳妇一样侍奉公婆,但平宁公主素有贤淑之名,命妇们多有夸赞她品德好的,并非崇宁公主那样的骄纵之辈,那些害怕公主嫁进来,便要压全家一头的人,顿时放心不少。

京城里的热门话题,迅速变成了平宁公主选驸马的事,而魏姝作为平宁公主的对照,也跟着又出了回名。

魏姝却没心思也没时间理会这些,因为这几天她带着昭儿去了郊外的别院小住。

复婚的事已经确定,魏姝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下来,距离正式复婚还有一个月,往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回神京,魏姝便打算带着昭儿,好好体会一番神京最后的生活。

她郊外的别院里有处温泉,现在正是初夏,天气不冷不热,刚好可以带昭儿泡澡。她还另外从城里带来一班伶人,整日听书看戏,吃茶泡澡,自在到她都快把谢兰臣给忘了。

*

是夜,天降大雨,一队车马因为错过了入城的时间,不得已,只能在郊外寻地方暂时投宿一晚。

车马中跳出来一人,撑着伞敲响了临近的一家宅院,原本还以为需要费一番口舌,但宅子的主人心善,听说他们要投宿,也不要他们的银钱,直接让人打扫出几间空房,让他们住下了。

仆从带着他们一行人,沿着游廊往后院走去,路过一处,隐隐听见墙外有丝竹声传来,那行人里便有人忍不住好奇地往声音的方向张望了一眼。

仆从当即笑着解释道:“隔壁是崇宁公主的别院,离我们这处宅子很近,声音便是从那里传来的。公主最近恰好住在别院里,一连四五天了,就没听这声音消停下来过。”

仆从啧啧了两声,又继续说道:“听你们的口音,应是外地来的吧,怕是没听过这位公主的事迹,以往的不说,就说最近的一件,崇宁公主有个前夫,正是最近新封的异姓王,两人当初因为崇宁公主给他戴了绿头巾才和离,如今也不知是不是崇宁公主见前夫又显赫起来了,竟然又和前夫复婚了。

“那前夫也是,不知被崇宁公主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连别人的儿子都愿意养,旁的不说,光是这份气度便不是一般男人能有的……”

仆人有意在外乡人面前卖弄,言语故意夸张了几分,越说越兴奋,并没发现被那行人护在中间的那位夫人,早已面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