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勉为其难 (1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和李善长预想的恰恰相反。
铁铉虽然刚直却不迂腐。
他很清楚若是自己返回兰台,挑选府衙的御史随朱樉他们一同就藩地方。
那些御史断然不从,即便假意领命,待到出发之时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极力推诿。
民夫尚有断臂逃避徭役,这些个官员若不想领命前往地方,自然也能想出五花八门的招数来。
况且随亲王就藩地方,虽然表面听来必将大有作为。
着眼于实际,一旦跟随藩王前往封地,那他们便从京官变成了地方官员。即便俸禄不减,待遇更加优渥。
可只古都是地方官员挤破了脑袋要留任京城,除性命安危之外,少有京城官员上赶着就藩地方的。
所以铁铉很清楚。
朱标没有明旨具体名单的情况下,凭他这个在外游历一年有余,在京城也无背景的代理中丞。
他的命令,御史台那些个文人断然不会遵从。
更不需说御史台在地方上的下属衙门乃是暂时安排在藩王府邸。
说的直接一些,一旦领命,他们这些官员便是从朝臣变为了亲王幕僚。
如今朱樉这些个亲王和朱标尚且兄弟情深,并无嫌隙。
可朝廷忌惮戍边王爷乃是常理,他们谁也不想趟这浑水。
“三位殿下,此行前往西安等地,御史们并非朝廷指派,不多时便能回京复命。”
“需得他们久驻当地,承恩各个王府。”
“所以若是三位殿下不曾出面,那些个御史必然不会从命。”
“那好。”铁铉能游历各省一年,朱樉也知他并非随意叫屈之人。
眼下极力请求他们三人同去御史台,想来也是非他们三人亲至不可。
“那我三人便与你同去!”
“不过方才韩国公所言,是否妥当?”
“韩国公浸润官场多年,方才所言自是妥当。”铁铉微微颔首,平静说道:“朝廷王命在上,诸位王爷治理封地也是即将大有作为。”
“上头有令,眼前有施展报复的时机。”
“如此劝说,那些御史自然能欣然领命。”
“那你方才为何不屑一顾!”
实际上,方才李善长的那番话,朱樉也觉很是有理。
所以当下朱樉不太明白的是,方才在李善长跟前,铁铉为何完全不给李善长留半分颜面。
“秦王殿下细致入微,下官不敢隐瞒。”
“韩国公好言相告,下官自然打心底里感激。只是下官如今暂代御史中丞一职,不可与朝中官员私交甚密。”
“倘若今日承了韩国公的恩情,那改日韩国公家人涉法犯案,下官便不好铁面无私。”
“明白了!”
闻言至此,朱樉几乎可以确定铁铉在游历诸省期间,必然是查到了李善长的错处。
否则面对李善长方才的好意,铁铉不会直接严词拒绝。
与此同时,谨身殿内。
当朱标换下朝服走出帷幔,冯诚上前一步,率先请罪道:“末将殿上鲁莽,还望陛下严惩.....”
“不必如此。”
不等他下跪,朱标示意刘保儿将他搀扶起来,旋即大步朝一旁主位走了过去。
“你之心意,朕自明了。”
“只是冯诚,改土归流一事乃是利国好事,不可拖延。”
“可是陛下!”朱标没有再称呼他千户郎,这也让冯诚能将心中担忧彻底说个明白。
低语声后,冯诚抬眸看向朱标,郑重说道:“大哥,改土归流若想看到成效,必是十年之后。”
“而改土归流之初,势必有些许民怨,诸多不恭。”
“若是等到雄英继位,此事与两位皇帝交替之时施行。此事有过,士林学子也不知该将此等错处归咎于哪位帝王。一旦此事功成,对大哥和雄英的皇帝名声都有裨益。”
“况且如今之大明好不容易臣民一心,大哥实不该此时冒险拖行改土归流之新政!”
伴随冯诚声音落下,殿内李善长、詹同二人的目光也复杂了起来。
眼下冯诚绝不是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进言。
此刻的冯诚,完全就是一个担心兄长名声有碍的小弟,情真意切,不需多想。
见此一幕,李善长不由多想几分。
恐怕将来徐允恭、李景隆这些勋贵二代中,也唯有冯诚能似当今的蓝玉一般,颇受朱标信重,成为天子内臣。
“冯诚!”
看着冯诚那一脸紧张的模样,朱标轻笑一声,温声宽慰道:“国事不同人事,更非家事。”
“国事也从来没有左右逢源,两面讨好的良策。”
“若真如你方才所言,于雄英继位间隙推行改土归流之策。届时此法若生出民怨,朝廷阻力断不是雄英这位新君能平息的了的。”
“而且若此法不成,我父子二人谁也不能幸免,都要被偏远部族的百姓戳脊梁骨。”
“嗯....”
被这么一说,冯诚沉吟数秒,却也不得不同意朱标所言。
也是此时。
朱标看向李善长、詹同二人道:“方才殿上就改土归流一事,两位存有些许分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朕却清楚,两位爱卿皆是为了推行改土归流之法。”
“正如韩国公在殿下所言,改土归流虽是良策,可若想顺利推行下去仍需商榷细则。”
“你二人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回禀陛下。”李善长清了下嗓子,当即说道:“改土归流若想推行,地方部族势必生出民乱,朝廷也势必派遣兵卒前去镇压。”
也正是看到原本在殿上还反对改土归流的李善长,此刻竟好似早就想好般直接出声。
詹同这才意识到,方才在殿上李善长所有的表现,不过是为了让改土归流顺利推行下去。
“依老臣看来,若是能趁西南战事将改土归流一并施行下去,此乃大善。”
“总好过平定云南土司后推行改土归流,朝廷还要再次派兵镇压民变。”
对于李善长所言,朱标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改土归流势必要会生出民乱,也必然要派兵镇压,这点朱标也很是认同。
地方政权少有约束,兴兵也是迟早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