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张妍埋怨儿子过于无情,眼睁睁看着舅舅惨死他乡,那可是她的亲弟弟啊。

朱瞻基无法理解母亲的脑回路,是舅舅找死,不是他杀的,怪他作甚!

张克俭也是胆子大,在瓦剌那边杀人放火的,各种敛财搞事。

人家没有立即宰了他,朱瞻基还挺意外,拿他当人质,这不是搞笑吗?

因为这件事,母子俩闹得不欢而散,朱瞻基和张妍之间渐渐有了点隔阂。

张妍希望儿子低头,承认错误,朱瞻基被频繁训斥,心生抵触。

张妍心气不顺,年纪渐渐大了,导致身体也开始变坏,经常生病传唤太医。

不知是因为痛失弟弟导致的,还是被朱瞻基的态度刺激到了。

张妍有时任性地连药都不喝,莫名其妙地抹眼泪,哭诉自己命苦。

贤太妃和敬太妃二人也劝不住。

慈宁宫的宫人们伺候地越发小心翼翼,生怕被迁怒倒霉。

一慈宁宫有什么风吹草动,宫人们便会及时禀告乾清宫和坤宁宫。

按规矩来说,琳琅作为儿媳妇,是要过来给婆婆侍疾,宽慰一二。

但张妍好似到了更年期,看儿子不顺眼,看儿媳妇也开始不顺眼了。

甚至怀疑儿子突然变了性,开始不听话,是因为琳琅的缘故。

总而言之,白发丛生的张艳开始变得蛮不讲理,看谁都觉得对方不怀好意。

朱瞻基很担心娘仗着生病故意磋磨琳琅,索性让琳琅称病,不用去慈宁宫请安。

两位太妃搬去慈宁宫陪着张妍说话解闷,淑妃和康嫔每日过去给太后侍疾尽孝。

张妍精神状态好点,琳琅才会带着孩子们去慈宁宫看望。

有祁曜祁昱蓁蓁和玥玥他们在侧陪着太后,口中“祖母”地亲热唤着。

张妍脾气收敛点,脸上的笑意也多了。

孙辈儿乖巧孝顺,张妍失落不忿的心情得以缓解,没有像个神经病一样对着琳琅阴阳怪气,抱怨儿子又开始责备儿媳。

朱祁曜来的次数稍微要少点,他五岁便跟着翰林院的大学士开蒙读书。

每日都有固定的功课,他聪慧,学习方面从不让人操心。

随着朱祁曜渐渐长大,朱瞻基便任命杨士奇和于谦教导太子。

册封为英王的朱祁昱晚一年开蒙,性子没有兄长沉稳,稍显活泼。

这俩兄弟天资聪颖,天生是学习的苗子,无需鞭策,学的又好又快。

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即使老成持重的杨士奇都不禁发出感慨:“太子和英王大有可为,比当初进学的太孙强太多了。”

被内涵不如儿子的朱瞻基也不生气,还有点小得意,毕竟是他和琳琅的孩子。

相较于两个儿子学习过程各种卷,卷得其他宗室子压力山大。

反倒是两个公主的学业相对宽松。

朱宜蓁是姐姐,温柔敦厚,一直都很听话,一派金枝玉叶的端庄仪态。

朱宜玥性格有点小霸道,还是个撒娇精,想要什么东西,在娘和哥哥那里拿不到,就使劲地冲爹和祖母撒娇。

她模样长得精致甜美,跟瓷娃娃一样讨喜,声音又甜又软萌,一撒娇一个准儿。

尤其是朱瞻基,在幼女跟前简直成了女儿奴,要啥给啥,毫无原则可言。

因明朝公主都有公主府,玥儿和蓁蓁的公主府提前建造,富丽堂皇。

两座公主的府邸挨得很近,以后姐妹俩相继出嫁,还能经常串门儿唠嗑。

太子朱祁曜十六岁时,太后张妍因病去世,琳琅亲自操持了婆婆的丧仪。

张艳临终前和儿子解开了心结,离开时子孙都在,面带微笑,也没有太多遗憾。

随着太后的离世,怀安公主朱宜臻选驸马的事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

淑妃为了女儿有个如意郎君,没少带着闺女来坤宁宫请安,请皇后掌眼。

明朝公主选择驸马条件有限,因为朱元璋从自己的出身考虑,列了严格的规定。

公主驸马只能从平民之中择选,被选中的人家不能出仕为官。

更为严苛的是,驸马的近亲也不能当官,如果有当官的,必须提前退休。

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之下,谁家有上进心的好儿郎愿意当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