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放长线钓大鱼 (2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如果优先在这些地方推广土豆和红薯,今年还能赶上一波收获,足够养活到明年的春播。
古代稍微一旱便颗粒无收的原因,寒云总结出几点:
一是,水利灌溉做的不好。这种苦在当任,功在下任的事,很多县令不愿做。
二是,农作物品种单一,缺乏抗旱的品种。
三是,世家和乡绅故意拖延上报,地方官反应过慢。
四是,救灾的手段单一化,更别说什么复种、抢收、以工代酬了。
五是,人口分布太过疏散,交通又不便,增加了救灾的难度。
寒云把这些一一记下。
就在寒云在河南道几个州乡间调查的这几日,长安城的李承乾收到了寒云和魏征的上表。
果然,魏征在河北受到世家捐粮的困难,另外也出现和河南道一样的卖地换粮的事。
李承乾坐镇长安,虽然没有寒云在身边,但是有寒云给出的救灾十策,救灾事宜处理起来也是井井有条。
国子监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五日的救灾培训,按一县一批分配好,奔赴救灾第一线,目的就是填补各县官员不足。
或许李承乾万万没有想到,他能有给国子监学生上课的高光时刻,此时的他才八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他一条一条详细讲解救灾中的关键措施时,这些国公子弟,最差也是五品官子弟,并非看在一旁左仆射萧瑀面子上,而是真心对太子佩服。
当然里面还是有不把救灾当回事的二世祖,只是他们未曾想到,皇帝这次是认真的。
李世民不光需要这些国子监的学生在第一线亲自参与救灾,最重要的一点是向百姓传达一个信息,是皇帝在救灾而不是世家在救灾。
李世民要一改以往,钱粮朝廷出,骂声皇帝背,名声却被世家赚了的局面。
下朝后,李承乾又来到李世民的书房,他以前最怕被李世民叫到书房,如今却巴不得每天去汇报一次。
毕竟人员到位,措施得力,粮食在路上,全是救灾的好消息,谁不想天天汇报呢?
看着父皇脸上露出的笑容,还有母后赞许的目光,李承乾憋足了劲恨不得全天十二个时辰的工作。
当然李承乾记得能有今日,是谁给了他最大的帮助。
“父皇,儿,又来了。”李承乾进了李世民的书房,按礼先招呼。
“承乾,来来来,到朕身边来。你母后说你这几日瘦了不少,让朕好好看看。”
很简单的一句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热乎的让李承乾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赶紧快步走到李世民身边。
“儿只是忙着救灾一件事便觉得费尽了脑力。父皇日理万机,更是要注意休息。”李承乾答出一句。
李世民一愣,心里热乎啊,以前的太子,他不问,太子不语,问了就是一句话,儿臣记下了。
“你不过八岁孩童,朕可是正当青壮。今日救灾有进展吗?”
“人员已派出,粮食已经从云阳调出第一批,剩余的扬州调往洛阳和益州调往长安的均在路上。今日收到少保和魏大夫的上表,特呈给父皇过目。”
“朕让你去云阳学习一个月,当真是英明。哈哈哈。”李世民不忘自我表扬一句。
“少保提到请求调李君羡去往荥阳,不知父皇可否准许?”
“调李君羡?屈突公不是在洛阳吗?洛阳兵马难道还不够他用?”
李世民刚说完,马上就想到,寒云未必是想明面上对付郑家,而是想用李君羡调度密卫秘密调查郑家,心中不禁嘀咕起来:“这小子此举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