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晓之以理 (1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夜幕降临,满天星辰像撒开的碎银,联营迤逦十余里,篝火如赤龙蜿蜒,照彻寒宵。
营中铁甲卫队穿梭不止,靴声橐橐,反复巡逻;更有一支支轮戍军士列阵戍楼,谨慎戒备,枪戟映火,目光如炬,唯恐宋人暗夜劫营。
苏宸设宴,款待赵德昭、永庆二人,在一个宽敞的帐篷内,摆放了四个酒桌案几,苏宸与孟羽彤居西,赵德昭兄妹坐东,四人遥相对望,各守一案,自斟自酌,酒香与松脂火味交织,氤氲如春。
永庆仍着日间那袭青衫,却卸了儒冠,青丝高绾成未嫁少女的云髻,簪一枝素玉钗,灯火下肤光胜雪,亭亭似月下新荷,清艳难言。
孟羽彤则男装束发,月白袍广袖垂地,腰间玉带收束出一段纤腰。黛眉轻描,唇染微绛,若远观诚如俊秀书生;然灯下细看,雪肤花貌,眼波潋滟,分明是倾城之色,哪里藏得住女儿气息?
赵德昭、永庆不面多打量孟羽彤几眼,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女人!
在苏宸大营之中,有女人跟随,是他的女眷吗?
赵德昭、永庆兄妹相互看了一眼,都察觉出,这个女人似乎跟苏宸关系非同一般。
“军中跟随了江南的大厨,做了一些江南菜,你们也尝尝,有东坡肉,金陵醋鱼,麻婆豆腐,也有麻辣香锅,因为江南有对外贸易的海口,去南洋、天竺等地,进口了一些辣椒等物,这口味,在你们北方中原吃不到的。”
苏宸说的实话,这几年货船对外出口陶瓷、茶叶、纺织品、丝绸等物,换取回来许多农作物,包含两熟的岭南水稻,给江南经济带来很快发展。自盛唐开始,南北经济就开始出现偏移,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而这两年吴国的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北宋两三倍了,不论是粮食产量,还是经商贸易水平,货币储存,市场流动、家庭人均收益这些,吴国都要强过大宋数倍。
赵德昭、永庆开始用膳,虽然他们都是皇子、公主身份,但是赵匡胤对子女管控严格,平时也没有过于奢侈,对于菜肴等也没有追求尽善尽美,所见有限,如今第一次品尝江南菜,倒是觉得更新鲜。
永庆吃了几口辣菜,虽然有点微辣,但十分可口,很符合女孩子口味。
“江南菜,还真有独到之处。”赵德昭也评价了一句。
“南方这几年变化很大,物品丰富,百姓丰衣足食,已经很少有灾民出现饿肚子情况,普遍生活条件,要优于中原百姓了。”
苏宸实话实说,因为
这些日子攻入淮北、河南之地后,他发现这里大宋百姓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乡下农户口粮储存很少,而且都是一些苞米面、粟米等,大米、面食很少,勉强不挨饿,可是一旦有战乱、水灾、蝗灾、旱灾出现,影响了秋收,那次年就要出现饥荒了,经济基础非常不稳定。
赵德昭、永庆听完有些沉默,二人都是大宋皇室,也听过一些关于江南变富的传闻,似乎这个江左苏郎,不光能写诗词和武侠,能带兵打仗屡出奇谋,连治理地方、做生意也是一绝。他负责治理江浙一带,统一规划,办理了官窑、官坊等,设置出海渡口,做出口贸易,稳定物价,制定合理关税,重新定义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还发行吴国新的货币,做了交子银票,可在吴国同行,大大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这些事情,他们听闻后,都觉得这个苏宸实在是文武全才,而且想法奇特,简直就是惊世奇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