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3章、切磋的目的 (1 / 2)
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老人不是别人,便是当年的丁连山,宫宝森的师兄。
他表面上是递银子,给见面礼,其实却是在向苏乙出手。
他这手一伸,外行人自然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内行人,尤其是有眼光的高人却能看出,这是极为高深的杀招,蕴含着许多后续复杂的变化!
这绝不是夸张,更绝非虚头巴脑玄玄乎乎的东西。
你看丁连山,双脚一前一后,前脚尖向前,后脚横亘,双足微微分开。
这是八卦桩功中的梅花桩,这么站桩讲求脚似弓,腰如轴,身若游龙气如旗。
什么意思呢?
脚似弓,是指这种桩功的站法和其余桩功不一样,它要求脚跟和脚趾尖抠地,脚底是不能挨地的。
如果你见过猫科动物捕食前的架势,就会知道这么站桩最大的优势便是“发力迅猛”,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便是打这儿来的。
一旦敌人有所反应,就好像是火星子顺衣领掉进身上反应那么大。
腰如轴,便和双足丁字站位有关,这么站位,整个人扣摆转换随意自如,苏乙不管从哪个方向发动进攻,丁连山都会在第一时间以正面对敌。他的腰就像是个轴承一样,可以让身体随时转到任何方位。
身如游龙和气如旗,前者说的是“动似江河静如山”,后者说的是“气遍身躯得自然”。
前者是指八卦步的矫捷灵活,后者是指八卦劲的收发自如。
丁连山毫无疑问是一位入微的宗师,就这么一个初学者都会站的梅花桩,愣是让他站出一种毫无破绽的境界。
而他递给苏乙银子的手臂伸平,看似软踏踏,实则是“空”,随时准备着劲气注入。一旦动手,这根手臂防可化为铜筋铁骨,攻可成为杀人利器。
这是桩功最高境界的特点,桩功臻至大成,浑身上下都是松垮垮的,看似一点力气都没有,实则力气无处不在,如果你去推他,只会推个“空”,不但对方不倒,人家随意游走劲气,就能把你掀翻出去。
这便是老辈传统武人,把桩功练到炉火纯青才能达到的境界。
后世一些骗子见过老前辈的神威,不明就里,也照猫画虎,对着镜头表演隔山打牛把人震飞,愣是把神奇的武学境界,变成了三流骗术,诚为可悲可叹。
苏乙想要打成这样的境界,毫不夸张地说,至少还差三十年的火候。根本无取巧的可能。
有个道理叫做“凡事都有两面性”,这话是不假的。
如果苏乙武功低一点,脑子蠢一点,这个时候大大咧咧不管不顾上前,反倒有一定的概率“乱拳打死老师傅”。
偏偏苏乙是个高手,脑子转得很快,想象力也很丰富,这就要了亲命了。
丁连山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苏乙瞬间就脑补出几十种被对方以各种招式打倒在地的画面!
他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去拿那块银子,都会被对方迅速以各种招式制住或击倒,无一例外。
只要他去动那块银子,在他手碰到银子的第一时间,丁连山势必会“遇敌好似火烧身”,对他施以疾风骤雨般的攻击。
如果丁连山对他有杀心的话,那么当他手碰到银子的那一瞬间,就是苏乙身死的那一刻。
冷汗不知不觉浸透了苏乙的脊背,苏乙面色凝重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而丁连山则笑吟吟举着银子,也一动不动。
就连一边看着的宫宝森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的呼吸扰乱了两人的节奏。
场面格外寂静,时空仿佛凝固在了当下。
炉灶中的柴火发出“哔啵哔啵”的燃烧声。
锅中的蛇羹“咕嘟咕嘟”滚得正欢。
又不知过了多久,豆大的汗珠从苏乙额头缓缓滴落,但他依然一动不敢动,甚至不敢去擦。
他脑海里仍瞬息万变,想着破解之法。
其实这样的考验对苏乙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不是传统武人,对于传武中这样的“精细活儿”,他真的很不擅长。
这样的考验其实在实战中根本用不上,因为上了擂台瞬息万变,你每分每秒都得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分每秒都要根据敌人的动向做出各种反应,哪儿有工夫想这想那?
所以苏乙从未面临过这样的考验,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文斗”。
这道试题对于苏乙来说,就是微分方程式。身为一个出色的“会计”,这道题对他来说专业都不对口,也明显超纲了。
这绝对是苏乙有生以来所经历的最漫长的沉默,他不知道过了多久,五分钟?十分钟?亦或是二十分钟?
厨房里的三个人就这么呆呆地站着,没有人动一下,也没人说一句话。
此刻的苏乙浑身上下就像是刚从河里捞出来一样,湿透了。
这是苏乙头一次为一个男人湿身。
某一刻,终于丁连山开口了。
他笑着说:“小伙儿,长者赐,不能辞,这块银子,亻……哎?”
话说一半,他表情僵住满脸错愕。
看着拇指和食指之间空荡荡的位置,丁连山陷入茫然。
刚才发生了什么?
就在刚才丁连山话说一半的时候,苏乙动了!
动若奔雷!势如闪电!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手,一把就捞走了丁连山手中的那块银子,而丁连山根本没做出任何反应!
苏乙握着银子,后退一步对丁连山拱手一礼,笑了笑道:“多谢前辈相赠。”
人一开口,就会泄气,一泄气,就会分神。
苏乙便是趁着丁连山分神的那一刻,迅速出手夺走银子。
他的出手没有任何技巧,也没有蕴含后续任何变化,甚至出手时没有考虑任何防备的问题和后招的设计。
只一个字——快!
极致的快!
干脆、利落、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