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说网kanshuyy.com

第143章

掉马了。

纪元送给董家画作的时候, 就想过会掉马。

却没想到拖了这样久。

似乎也还行?

纪元看了一圈,开口道:“当年拍卖画作,既是完成恩师的课业, 也是囊中羞涩, 想要赚点银钱, 让考会试的时候, 不至于那样拮据。”

这些事,纪元很少提起。

毕竟如今想起来,似乎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纪元的话,让陈知府,王学政也叹口气。

他们都是举业上来的,纪元说的话, 他们其实颇有些感同身受。

便是富家子弟,举业也会有许多坎坷。

不过纪元卖画,还是为了去京城赶考?

说实话,其实没那么夸张。

纪元当年考了乡试解元, 官府给了一笔银钱, 府学更是给了银钱。

但那会, 纪元想着给蒙师赵夫子留些银钱,加之还要通过房老夫子的考试等等。

但纪元说这话,明显是要突出一件事。

举业艰难。

“举业何其艰难,从县学到府学,再到京城,一路走过来, 学生实在不易。”

在场众人忍不住点头。

是啊。

天才如纪状元都这么说, 他们更甚啊!

唯一没考过试的董老爷,他同样感同身受, 他虽没考过,儿子却是考过的。

读书的心酸,谁不知道呢。

纪元话锋一转,开口道:“但当年的情形,跟滇州府学子一比,似乎都不算什么了。”

“夫子不丰,求学艰难,道路不通。想要赶考,就要提前一年出发。”

“跟本地学子比起来,下官那些事,实在不值一提。”

话是这么说。

但你考上了状元啊。

还不值一提?

但纪元的话,确实拉进了大家之间的关系。

王学政点头:“本地学子,考试确实不容易。”

“每次参加京城会试,都不能当年去,毕竟十月出乡试成绩,他们十月出发去京城,次年三四月份,是绝对到不了的。”

这些事纪元他们之前都说过。

纪元跟滇州府董康在一起闲聊,总是有提起。

这些就罢了。

但一个滇州府几乎有两个建孟府那样大。

乡试的名额呢?

最多只有四十个!

这才是最大的因头!

学生们不怕苦,就怕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种时候,任何想要加入的人,都会被他们视为对手!

陈知府,王学政他们点头之际,加了句:“是啊,本地学生举业够艰难了,你们宁安州刚刚起步,其实还没必要参加童试。”

能参加童试,就代表能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甚至童试名额也有定量,纪元这边的人,绝对是有力的竞争者。

想当初,纪元以交通不便为借口,延缓宁安州交田税的时间。

现在对方也打起同样的太极。

若真是传递文书,武新城这边,说不定还真的做到了。

可惜,纪元如今是在这的。

对方根本没有推诿的时间。

纪元方才提了两件事。

一,按时交田税。

二,橡胶作坊开设分厂。

所以,王学政刚开口,陈知府就轻咳,把话头截过去。

“宁安州到底已经是滇州府,武新府的地界,怎么好厚此薄彼。”

陈知府说完,王学政意识到,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忽略了。

也不能怪他,谁让今日之前,王学政想的都是,怎么婉拒了宁安州想要童试的请求。

但陈知府脑子到底转得快,知道纪元提出的两件事,已经给宁安州要来了童试名额。

重点在于,要几个。

王学政心领神会,还要再聊。

纪元直接道:“今年是宁安州头一次县试,我们宁安州州学共有一千多人。”

“参加报名县试的,约莫有一百多。”

“所以,我们只要五个名额。”

五个?!

两位上司震惊。

五个有什么好谈的。

县试五个名额而已,考过县试的人,还要再去考府试,很容易就刷下来了。

以宁安州现在的水平,等于加了五个府试考生而已。

对最终的童试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王学政却学聪明了,他等着纪元继续说。

“按照比例来看,也就是一百人里,选中五个。”

“以后宁安州的县试名额,能不能都按这个来。”

也就是说,以后有一千个童试考生,那就要给你五十个名额?

固定名额,好在固定,适合发展一般的地方。

这样按照比例给名额,则适合发展迅速的地方。

否则就会像滇州府一样。

二十多年了,考生都翻了一倍,但录取名额还是固定的。

所以纪元一提出来。

陈知府跟王学政立刻不同意。

都知道宁安州会发展起来,本来就忌惮你们。

你们还想要那么多的名额?

做什么梦呢?

原本的赏画大会,直接开始聊起公务。

董老爷也被请了出去,他出去之后,在正月份擦擦头上的汗。

原来官员们是这么“吵架”的啊。

他还以为当官的每天什么都不干。

作为一个大商会老板,董老爷冷静之后,已经想到问题根源所在。

说到底,是他们滇州府的乡试名额太少了。

能往上走的机会少,那上升的空间同样要被挤压。

这事一环扣一环。

董老爷冷静之后能想明白,纪元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纪元直接道:“说起来,朝廷每年只给三十到四十个乡试名额,实在太少了。”

“以咱们滇州府的情况,其实不应当如此。”

这话还用说过?

但每年朝廷的录取人数也是有定额的。

这个省分一点,那个府分一点。

到他们滇州府就没多少了啊。

谁让他们滇州府在朝为官的人也不多,根本争不过其他乡党。

等会。

纪元有什么想法?

他肯定不是无缘无故提起来。

纪元直接道:“若滇州府有巨大的贡献呢。”

什么巨大贡献,可以撼动这件事?

“橡胶。”

纪元道:“下官准备把橡胶的制作方法呈上去。”

“若稍加运作,说不定能用在滇州府乡试名额上。”

这是纪元之前就想过的。

以李首辅信里的意思,他预估,天齐国的橡胶产业会迎来大爆发。

这既是机遇,也是危机。

就像一个小工厂,平时供应本地产品,就已经有些吃力。

便是再加上一个工厂,同样勉强供应。

现在外地的也找过来,全国都找过来了。

那接下来,这两个工厂的压力会如何?

这不用多说吧?

天齐国太大了。

距离滇州府最远的地方同样需要橡胶,那他们运输一趟就要一年。

这合适吗?

不合适的。

李首辅虽然没说明白,但他信里既然说大爆发。

那便是镇南,宁安两地,根本承接不了这么多订单。

他们两地做滇西的生意都费劲,何况全国。

所以,与其等着朝廷来要制作方法,给到全国,不如他主动送过去。

但送,也要送的有价值。

比如滇州府如今急需的乡试名额。

说白了,他要帮滇州府的学子们扩招。

此事既不会牵扯各方利益,大家只有高兴,并不会多想。

再说了,对朝廷而言,不过每三年多几十个举人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

陈知府,王学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等纪大人慢慢分析之后,他们忍不住点头。

但转念一想。

纪元手里的筹码,不仅可以“拿捏”他们,甚至连朝廷都给拿捏了。

可这种双赢的局面,谁都愿意看到。

陈知府还在思考,让朝中哪位来谈这件事,纪元直接道:“下官已经拜托首辅大人帮忙,所以此事肯定能成。”

李首辅?

帮他们说?

“哎呀,咱们滇州府的学子有福了。”

李首辅出马,肯定可行的!

如果有人能跳出框架来看,就知道一个必然要拿出去的橡胶制作方法,给多少人带来好处。

李首辅手握制作方法,既是帮滇州府谈乡试名额,也是在巩固自己的势力。

纪元在这个链条上,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了,换做其他人,或许不会这般快速的做出决断。

也有人会讲。

把制作方法送出去。

以后宁安,镇南两地,收入会不会锐减。

那肯定不会的。

先不说,今年通往宁安州三条道路都会修好。

再者,他们宁安州的占城稻,很快就会培育出来。

宁安州依旧会是那个快速发展的宁安州。

他们的鸡蛋,也从来都不在一个篮子里。

一天过去。

宁安州的县试名额,最终定在五到五十个之间。

按照逐年累加的学子数量,来确定给他们的名额多少。

五十个名额。

这之间回转的余地就很大了。

至于以后如何增加?至少也是十年后,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

纪元自然知道,按照比例增加名额是不对的。

如果当地官员,让一群目不识丁的人去考试,充当分母,那对其他地方的人也太不公平了。

说白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如今这个结果,也在纪元的预料之中。

所有事情谈完,陈知府看向纪元的眼神,简直让人有点肉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